
第一种说法是吕伯奢的儿子伙同宾客打劫曹操的马和财物,曹操自卫所以击杀之。《魏书》中记载,“太祖(曹操)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手刃击杀熟人。” 但是这种说法是出自以曹魏为正统的《魏书》,所以客观性不强。
曹操杀吕伯奢一案被定义为是一场冤案,是曹操的误杀,最主要的还是“官方”对此作了认定。在曹操斩杀了吕伯奢家中八口人后,陈宫就抱怨:“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而在曹操掉头斩杀吕伯奢后,陈宫更是斥责曹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随即,陈宫就把曹操与董卓并称,意图除掉曹操。
曹操杀吕伯奢的原因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吕伯奢与曹操有过矛盾。另一种说法是吕伯奢曾谋划刺杀曹操。还有一种说法是曹操怀疑吕伯奢与曹操的敌人勾结。然而要准确指出曹操为何杀吕伯奢并不容易,因为历史上关于这个事件的记载并不是很多。
曹操是因为怀疑吕伯奢一家人要谋害自己,就动手杀死了吕伯奢一家人。吕伯奢是曹操的旧友,曹操当时与董卓相争未成,就逃亡老家,遇到吕伯奢,去他家里做客。关于曹操杀吕伯奢的事情并没有记载在《三国志》里,根据其他记载可以概括三种说法。
1、原本逃亡的曹操就心神未定,这下听到磨刀声就更紧张了,认为这是要杀了自己去领赏,所以很果断的把吕伯奢家人给杀了,之后吕伯奢才买酒回来。
2、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九口。曹操与陈宫在逃离董卓避祸,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便借宿于其家。因怀疑吕伯奢家人将要谋害自己而冤杀吕伯奢的一家八口,逃出后又杀了吕伯奢。
3、曹操生性多疑,从他杀吕伯奢一家就知道了。他这是怕人刺杀他,在假睡,杨修不是说过了吗? 没有的意思 一代雄才吧,文学又高,善用人才,而后世对他的评价都是从《三国演义》中看的,毕竟那是小说,不是历史。
从这三则材料,尤其是作为正史的《魏书》来看,曹操斩杀吕伯奢一家确实极有可能是真实事件。但斩杀的原因,正史上说是吕伯奢的家人先动手,其他则说是曹操太多疑。因而曹操杀吕伯奢一案,最大的疑点还是曹操的动机。只可惜留存不多的相关史料都莫衷一是,常常让人们陷入云里雾里。
答案: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因为吕伯奢的家人误解了曹操的意图并企图对他进行袭击,曹操为了自保而采取了行动。详细解释: 事件背景:曹操在逃离董卓追杀的过程中,曾投奔到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中。这体现了吕伯奢对曹操的深厚友情和信任。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曹操误杀了吕伯奢全家。
根据前文来讲就是,曹操在逃命中途带上许多人希望前去投靠吕伯奢,可是他由于出门做事并不在家,他的五个孩子招待了曹操,突然曹操一行人听见外边有磨刀器的响声,居然这些人预备抢劫曹操,因此曹操才领着亲信展开了屠杀。
从《魏书》上的记载可见,曹操杀吕伯奢家人是自动防卫,不像是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就为了自己的一个疑心就杀人全家,毫无道义可言。
曹孟德遇到吕伯奢 除了曹操性格多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正在逃亡中的曹操宛如惊弓之鸟,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很紧张,而且曹操现在特别值钱,只要捉到曹操无论生死都可以领赏。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毕竟曹操是自己老朋友曹嵩的儿子,于是让自己的家人杀猪,自己去买酒。
在紧张的氛围中,曹操误以为磨刀声意味着杀机,他心中的猜疑化作愤怒,毫不犹豫地错杀了磨刀的人。然而,随后他才意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磨刀者并非预谋加害之人。然而,恐惧如同疾风,曹操害怕吕伯奢得知真相后会对自己不利,他内心的恐惧驱使他做出了更为残忍的决定——杀死了吕伯奢。
当曹操逃离董卓的追杀,途经结义兄弟吕伯奢的家,他受到吕伯奢的热情款待。那晚,吕伯奢外出买酒,吩咐家人宰猪备宴,期待为曹操献上家宴的温馨。然而,夜深人静,曹操耳中却传来磨刀声,紧接着是家人的话语:“先绑了再杀”。疑虑如阴影笼罩,曹操心中警铃大作,误以为吕家欲图谋不轨。
曹操在杀吕伯奢之前已经发现自己弄错了,但他还是把吕伯奢给杀了,他的理由就是担心吕伯奢告发自己,曹操很不仁义的一面就在这里了,这也衬托了刘备的仁义!不过人无完人,也不必过多的苛责曹操奸诈的一面,他当时的心理活动也不是一个平静状态。
事情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吕伯奢回家之后发现家人被杀,从而报官使得曹操无法逃跑,曹操为了避免而继续将错就错。在从内心看,曹操是一个多疑而且具有残忍内心的枭雄,为了自己不顾一切。
曹操在自己的逃亡途中,竟然做出了一件丧尽天良的事情,那就是将自己父亲的好朋友吕伯奢杀掉了,当时的吕伯奢可是曹操一家的救命恩人,当时不光杀了吕伯奢,还将其一家满门抄斩,其实这中间也是有缘故的。
关于曹操为什么杀吕伯奢和曹操为什么杀吕伯奢全家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